偽研究機構“中國IT研究中心”多次發布虛假報告
假冒“中國”字樣,偽研究機構涉嫌違法
5月28日,一家名為“中國IT研究中心”的不明機構,發布了一篇《移動分發的“老二”們都在恐慌什么?》的不實文章,文章稱“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分發市場終于清晰了,某廠商第一分發平臺”的地位已定。”并將目前市場上的其它移動分發平臺,逐一抨擊。此文一經刊發就遭致網民以及媒體的廣泛質疑。據悉,這家所謂的研究機構,曾多次發布類似的虛假報告。
一般來說,權威調研機構發布類似的市場報告,應以事實為基礎,有客觀數據作為支持。而這家中國IT研究中心(CNIT-Research)發布的《2014年1月份應用商店市場監測報告》,幾乎沒有任何的數據做基礎,僅以拋出某廠商的第一論,聲稱自己的調研結果與其它知名機構的數據相差無幾,就此作為調研報告的結論,實在是行業內罕見的手法。有業內人士指出,報告內容提及的情況與行業事實完全不符,有明顯的傾向性和攻擊性,實為虛假報告。
據記者調查了解,任何帶有“中國”字樣的研究機構,都必須在國家工商總局批準,而到目前為止,在軟件和互聯網領域,國家工商總局只批準賽迪集團的研究中心可以冠上“中國”字樣,稱為“中國軟件測評中心”,而在IT互聯網領域里的其他機構冠以“中國”字樣均涉嫌非法,也正因此,包括計世資訊、艾瑞咨詢、易觀等合法的研究機構不帶有“中國”字樣。
而記者從工商部門了解到,想要冠以中國字樣的審批非常嚴格,只有國家工商總局才有這樣的權限,包括北京在內的,各省市工商局都沒有這個權利,而國家工商局也只有對國家級的研究機構(如賽迪隸屬工信部)才會批準冠以“中國”字樣。從所謂中國IT研究中心網站來看,只有網站許可的ICP備案信息,甚至連研究機構最為基本的“調查許可證”都不具備。
該機構還聲稱與中央財經大學、北京郵電大學、北方工業大學、北京理工大學在內20所高校有合作,記者先后與這些學校取得聯系,都被告知根本未曾聽說過這家機構,更不用說有合作了。該研究中心顯示辦公地址在北京昌平區回龍觀西大街85號琥珀天地529室,備案信息顯示,這樣一家冠以“中國”字樣的看起來高大上的機構,主辦單位竟然只是一家文化公司!
另據知情人士透露,這家中國IT研究中心是一家類似夫妻店的機構,負責人為陳某某,他老婆為黃某某,曾是國內某著名互聯網公司負責公關。這兩口子搞了這么個研究中心發數據來營生,還有個中國軟件資訊網發稿子。既然是盈利機構,目的既然非常明顯,誰愿意花錢,就會發布對誰有利的數據和報告。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,某些著名的大公司常常引用他們的報告,并進行大力推廣和傳播。
有法律人士指出,社會上確實存在一些冠以中國字樣的研究機構,靠搖撞騙為生,沒有在國家工商總局批準的這類機構,都屬于非法機構,任何企業與個人均可以向國家工商總局進行舉報。
社會上確實有一些私人研究機構,冠以“中國”字樣,發布各類所謂研究數據,然后向企業以“合作”、“調研”等名義收取費用,實則充當“黑公關”的角色從中牟利。律師呼吁受害企業應該勇敢站起來,向國家有關部門進行舉報。特別是未經批準就冠以“中國”字樣研究機構,不僅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,還是對國家形象的抹黑,可以直接向國家工商局舉報查處,相關負責應當承擔必要的法律責任。